top of page
2018.NOV.Issue 1
回顧自然

Rewind Nature

環境自然大小新聞回顧

在這年度,社會發生了很多有關生態的時事,當中有些令人髮指,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為了讓大家加深關注,我們整合了一些本年發生的生態大事,以下一一回顧。

文:鄭朗希、楊松泰

Nov. 2017

龍尾末路?

2007年政府提出將龍尾灘200米長範圍改建為人工沙灘,曾錄得逾400種海洋物種的大埔龍尾泥灘,在一片反對聲下開展一年的遷移工序,只有6種、共數百隻海洋生物獲安排遷移至汀角東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不過遷移前,根本未有試驗過搬遷工序是否能令生物適應新環境。究竟大自然還要流多少公升的眼淚,才可喚醒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呢?

IMG_0150.JPG

按此了解更多

Mar. 2018

指「貓」為虎

人人都應該要有一些基本的本港生態認識,不然會弄出笑話。

在本年三月,有兩名行山人士報警稱在馬鞍山吊手岩看到野山老虎。事後證實只是虛驚一場,因為香港最後的一隻老虎應該在約100年前被警方所殺,其頭部標本也在警隊博物館所示,因此他們所看到的極有可能是豹貓。豹貓是一種夜行性動物,高級捕獵者,捕捉雀烏和囓齒動物等生物,維持本地食物鏈平衡,有著家貓的身型,身上佈滿點點紋,應難以和老虎混為一談。

此新聞和市民誤認夜鷺和企鵝一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令人蹄笑不非。但對於熱愛生態的人來說真的笑哭笑不得,笑是因為他們對本地生態的無知,而哭是因為本地生態無人著緊。望未來教育能使人更熱愛環境,愛護大自然,了解本地生態,不再弄出這些笑話!

pexels-photo-533055.jpeg

按此了解更多

Apr. 2018

「滅絕式」掘蜆

烏溪沙石灘孕育著不少的海洋生物,更是一眾馬鞍山及沙田居民接觸大自然生態的好去處,但一直受著摸蜆的問題所困擾,致其沙床一直被人破壞,降低生態多樣性。今年更曾有一團約60人的內地教會人士來到香港旅行,穿左白色的團服,拿著掘蜆工具,肆無忌但地在烏溪沙石灘掘蜆捉海參。有市民發現此事後,立刻將訊息在網絡上廣傳,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而當中更立即趕赴現場,責罵那一團生態破壞者。

根據網上片段,最後經過勸喻,他們將一箱箱的蜆和海參放回石灘,但是只將它們放到石灘面上,沒有將它們放回原本的位置,可能令它們難以適應,最後放生它們也許和殺生無異。其實掘蜆這個問題怎會只在烏溪沙這個石灘出現呢?在水口及汀角等石灘也出現掘蜆這個問題,而這次事件則令大眾更關注掘蜆帶來的影響。試想像,蜆及蛤等泥灘生物能有助過濾海水中的有機物及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更是一些雀烏的食物。如果沒有人正視這個問題,我們的海洋會變成怎樣呢?

43019915_2036882013010595_73011955399099

按此了解更多

Jun. 2018

香港新發現

香港一個小小的城市,有著極高的生物多樣性,有著很多未被發掘的生物在等著大家。有如此說法是因為在本年浸會大學生物系的講師宋亦希(現為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研究教授)及其團隊透過基因測試,發現出一種壁虎為香港特有種,並命名為香港本葉趾虎Hemiphyllodactylus hongkongensis。小小的香港,便有著數十種特有種,再一次證明了香港有著一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正等待大家發掘以及好好的守護,並應以此為傲。

20180611-g2.jpg

Sung, Y., Lee, W., Ng, H., Zhang, Y., & Yang, J. (2018). A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 (Squamata: Gekkonidae) from Hong Kong. Zootaxa, 4392(2), 361-373.

按此了解更多

Jul. 2018

未知的寶藏

大嶼山有著很高的生物多樣性,孕育著大量的物種,而當中蜻蜓錄得67種,佔全港55%,當中包括香港特有的香港纖春蜓、「易危」的班灰蜻和「近危」的廣瀨妹蟌等較稀有的蜻蜓。這都因大嶼山有著完整的淡水生境,促成豐富的淡水生態,為很多淡水生物的家。
可是近來大嶼山的低地河流及淡水濕地卻遭受人為的破壞,如貝澳的非法傾倒建築廢料使生境收窄,並污染水質,直接減少香港較少見的長趾蛙族群。而大量的下游渠道化工程亦大幅度地改變了生境的面貌,使大量的淡水生物因不能適應人工化的環境而死亡,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因此,日後大嶼山的淡水河谷如東涌河,要是發展,定必要更重視生態這一環,確保發展方案能夠維持生境的完整性,保留高的生態多樣性。

23275708_1642411002457700_61207135401832

按此了解更多

Oct. 2018

明日大嶼,大愚?

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了明日大嶼的願景,在交椅洲及喜靈洲的附近海域進行填海,以配合港珠澳大橋通車,促進大灣區的發展,並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先撇除填海能否解決現時的房屋問題,其帶來的生態破壞代價是否值得呢?

填海首當其衝的破壞一定是海洋,在填海海域中有著一定數量的中華白海豚,而大橋的建成已經令牠們的數量下跌了4成,更何況填海工程這個直接破壞牠們棲息地的大型工程呢?再者,那一帶水域有極高生態價值的完整珊瑚系統,是附種魚類的棲息地,是不是我們看不到的就可以視而不見呢?在填海海域附近的島嶼還有著一種只住在那裹的香港特有爬行類動物鮑氏雙足蜥,倘落落實填海,定必會對這物種有一定的威脅,要是牠們因填海而絕種,那是可悲的。

因此懇請政府三思,重新審視其生態保育價值,因為人為大型生態的破壞是實的不可逆轉的,例子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我想這就是歷史的意義,可是人類總是犯著同樣的錯,但希望最後這次不會犯錯吧,希望希望。

Waves

按此了解更多

Feb. 2018

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務院公布六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包括遼寧五花頂、吉林園池濕地、黑龍江仙洞山梅花鹿、黑龍江朗鄉、四川南莫且濕地和陝西紅鹼淖。
十九大報告中,其中不乏針對環境保護的著墨,當中包括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觀,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卻遠遠落後,理應當與時並進,向國際看齊。

Mountains

按此了解更多

Apr. 2018

全港首個生態古蹟公園被否決

置富山谷有著豐富的生態價值,包括有大量的古樹群及短腳角蟾和香港半葉趾虎一些有較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動物,因此不少團體均倡議在置富花園東面的政府土地改劃成全港首個生態公園,希望透過建設生態公園加強市民對生態保育的認識及了解。關注組召集人稱該土地自1986年來至今一直沒有發展,其有著極高的生態價值,並促請城規會能夠尊重民意,接納申請。該土地原本的發展用途為住宅(乙類)用地,要是未來進行住宅發展,定必對這充滿生態價值的地方帶來破壞,因此希望以此好好保存此地。但是,計劃被城規會反對,其由不得而知。

eJANdW6d2mgUm40m1bKWSMKeFzRyQI1zq9dTBKvX

按此了解更多

May. 2018

消失的森林

牛津大學發布的研究指出,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地球原始森林面積按年縮減近9萬平方公里,相等於整個奧地利的面積。森林消失的速度比之前13年間的速度快20%。2000年至2017年期間,平均每日失去超過200平方公里的森林。

Aerial View of a Field

按此了解更多

Jul. 2018

被滅聲

大自然中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蟬鳴,蛙叫,雀烏吱吱,但在天水圍天耀邨的一個水池卻容納不了大自然的聲音。七月,有議員在天水圍天耀邨的一個水池中看到蝌蚪,並擔心其長大後成為成蛙,其因求偶行為作出的叫聲會滋擾民居,因此命屋邨管理公司執處理這件事。最後那些無辜的小蝌蚪被全部移除了,極有理由相信牠們被扔進垃圾桶了。

此事被在社交平台廣傳後後引起了大量的社會迴響,不少人看過後均批評該議員的做法殘忍,奪走小動物生存的權利,影響水池中的生態。

pexels-photo-96131.jpeg

按此了解更多

Aug. 2018

白化400年

英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有關珊瑚白化的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卡梅諾斯(Dr. Nick Kamenos)指出,澳洲大堡礁珊瑚白化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已持續至少400年,但自18世紀開始愈來愈頻密。雖然珊瑚會適應和恢復,但現時頻密的白化會令它們長遠的存活變得不確定,情況令人憂慮。健康的珊瑚會呈現多種色彩,是由共生藻的顏色加上珊瑚蟲本身的色素所形成的。當環境變壞,共生藻會死亡或離開。失去了共生藻的珊瑚也會失去漂亮的顏色,只剩下灰白的珊瑚蟲附著在白色的骨骼上,最終會因失去營養而死亡。

Diving in the Reef

按此了解更多

Oct. 2018

放生?放死?

放生的定義為給眾生一條活路,為自己行善積德。雖然放生人市的動機可能是善意的。但是普遍使用方法是錯誤的,甚至是好心做壞事,例如在碼頭放生馬蹄蟹海參等例子比比皆事。而在今年有約30人被發現在九龍接收水塘進行放生活動,帶來了幾箱淡水魚、龜和田雞等生物進行放生。路些看碼過眼的行山客作出勸喻後,領團的人士也沒有打消放生的念頭,反指人有放生的自由,並恐嚇他們是否想用暴力解決問題。

在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幾個放生的問題。首先,為何會有放生的大型活動?在這次活動中,面對行山客的勸喻及質疑,所謂的領頭者也不斷強調放生必須執行,更說出了不少歪理如它們也是動物也會幫手食水草這豪無根據說服力的說話,而當發覺自己處於不利時,就說以暴力解決,迴避問題。相信這次的活動實為商業的放生,帶頭者實為得利益者。在眾多的大型放生活動中不乏有許多商業放生活動,透過買賣放生動物從中抽取佣金牟取暴利,令人髮指。

其次,放生後有些淡水魚及龜不消一會兒便反白肚,浮在水面死了。原因是所放的動物可能根本不適合水塘的生境,水塘的溫度,水質甚至整個生境有可能不適合放生的動物,以致它們死亡,之前更試過有一大批放生淡水巴西龜在大海中飄浮,可反映出大眾對正確放生的觀念不足。但就算放生選對了該生物能適應生境,放生原本不屬於該地的生物會對生態作出重大的破壞,例如沙巴龍躉。牠為人工繁殖出來的雜交品種,因為其價格較便宜,大量的善信會購買其作放生,可是它本不屬於香港海域的生態中,而其食量大及適應力強的特點會淘汰大量本地的原生魚,嚴重影響本地海洋生態。

放生對生態的影響其實還有很多,如加強疾病傳染及基因庫的污染。其實這次放生活動中有一些市民亦坦承自己不知道生物適不適合放生,只想行善積德。有時候他們可能只是缺乏一些生態知識,甚至不知道在水塘放生實為犯法,才做出放生破壞生態的行為。因此建議政府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如在放生熱點中加設指示牌,提醒市民放生的正確概念,並鼓勵市民以茹素取代放生,更有助減低碳排放,拯救環境。

Reflection of Monks Crossing a Wooden Br

按此了解更多

Mar. 2018

山火不斷

南生圍於三月其間三次發生山火,大片蘆葦叢被燒毀,受影響範圍多達十二公頃,破壞生態環境。近年於南生圍發生的怪事奇多,濕地於過去十年七度起火,而居民亦不時會發現當地的樹木被斬,河床乾涸。案件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接手,但至今無人被捕。

640px-Nam_Sang_Wai_Pier.jpg

384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from Wikimedia Commons

按此閱讀學會回應

Apr. 2018

石屎森林的另一面

城市自然挑戰賽於四月二十七至三十日舉行,由美國三藩市加州科學院和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各地的觀察者在四天內觀察所在城市的動植物物種,再上載至iNaturalist應用程式作統計。香港在各城市中排行第四。

來自香港的763位觀察者在4天內,提交了合共20,365則紀錄,觀察到2,932種物種,包括一些稀有的物種,如土沉香、唐白鷺以及瀕危物種黑面琵鷺等,較紐約的1,306種及倫敦的644種為高,亦較另一亞洲大城市東京所觀察的449種較多。香港雖然是個石屎森林,卻蘊藏著極高的生物多樣性。

43765122_2050495181649278_53951086132262

按此了解更多

Jun. 2018

《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點指標報告2015-2017》

香港觀鳥會發佈了「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點指標報告2015-2017」,指出09至17年規劃署及地政總署接獲有關鄉郊違例發展的投訴由逾600宗急升至逾千宗,但是年均確認違例的只有百多宗,成功檢控的更只有低至1至2宗,實在不能接受,更沒有一個因違例發展受破壞的地方恢復其生物多樣性。

而其中錦田水牛田更是其中一個例子證明了政策的低成效,使土地遭發展破壞,失去其生態價值。錦田由為濕地雀鳥彩鷸棲息地的觀鳥熱點,慢慢被圍了板,被填土發展並放置露營車,近年更變成了建有彩色小屋的度假營,在十多年間被完全破壞。申訴專員公署2018年初曾就私人土地非法頃倒發表調查報告,要求違例者要完全恢復土地原狀達到保育目的,可是錦田水牛田一例,卻證明了政府土地規劃制度的成效不大,未能阻止在農業地帶的不法發展。

Wetland Creation

按此了解更多

Jul. 2018

米埔,濫捕

米埔為國際重要濕地,為大量候鳥遷徙的中途站,有著極高的生態價值,因此受香港法例所保護,亦會限制進出。但在近年,彈塗魚在內地成為餐桌上的佳餚,有價有市,因此不少的內地漁民亂闖米埔沼澤的泥灘非法捕捉彈塗魚,俗稱「花魚佬或婆」。雖然彈塗魚不是受保護的動物,但牠們為一眾候鳥遷徙途中的補給品,令牠們儲足能量,繼續之後的長途遷徙旅程。而他們的非法捕魚行動令到彈塗魚等泥灘生物的數目減少,破壞米埔極高的生態價值,減少了候鳥的食物補給,長遠來說損害候鳥遷徙的穩定。

有見及此,漁護署承諾會加強巡查,如使用無人機及紅外線相機加強監察米埔濕地的情況,並會加強署方,香港及內地警方的合作,加強打擊米埔非法捕魚的行為,以保護米埔的豐富生態價值,確保有一個能讓候鳥們飽餐一頓的中途站。
 

Mudskipper_on_land.jpg

OpenCage [CC BY-SA 2.5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5)], via Wikimedia Commons

按此了解更多

Sep. 2018

天堂不在?

「蜻蜓天堂」沙螺洞有著多達76種蜻蜓紀錄,是香港蜻蜓品種最多的單一地區。加上沙螺洞地帶擁有茂盛的林木和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相對較少污染的溪流、沼澤及林地,因此可同時為眾多動物提供重要生境如受香港保護的香港瘰螈及緬甸蟒,更被政府認定其生態重要性只僅次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而大家知否沙螺洞一直有發展問題的爭議,發展商一直想在該地發展,由私人住宅以至日式骨灰龕堂,均因其極高的保育價值而令其計劃被撒回。

近年政府打算收購沙螺洞的具高生態的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螺洞,更願意與發展公司交換大埔船灣的一幅土地。可是,當發展公司以此由和村民交涉時,卻因賠償問題與村民發生衝突,其由為發展公司違背40年前所訂立為村民興建丁屋的承諾,並揚言如果發展公司不履行及堅持要滅村,便會封村。暫時仍不知道封村對沙螺洞保育工作的影響,但是負責沙螺洞保育工作的環保團體綠色力量也表示一定不會和居民有正面衝突,以免村民影響他們在農地進行的保育工作,損害沙螺洞的生態物種多樣性。

640px-HK_ShaLoTung_CheungUk.jpg

Chong Fat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or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from Wikimedia Commons

按此了解更多

Oct. 2018

通往墳墓的大橋?

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10月24日通車,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時值9年,現在已經完工,香港政府從2009年大橋開始動工時一直承諾零污染和對中華白海豚零傷亡,可是真的做到嗎?中華白海豚屬易危及為香港受保護動物,生活在香港的西部水域沿岸,所以在建西部水域的港珠澳大橋絕對會對牠們帶來影響。

根據漁護署資料顯示,在2011年,香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約有80條,至2017年減至約40條,在近14年以來錄得最低的數字。港珠澳大橋的興建需要在北大嶼水域進行大量的填海工程,而填海工程則對海洋生物帶來了直接的影響,縮窄了牠們生存的空間。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也認為填海工程以及頻繁的海上交通等因素嚴重影響了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空間,直接使其其數量下降。其實大橋建設的工程怎會只對中華白海豚造成影響,這只是冰山一角,填海對生態的影響遠超於中華白海豚的數量下降,有待市民大眾反思。

港珠澳大橋_-_panoramio.jpg

ken93110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按此了解更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