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8.NOV.Issue 1
​論說自然

 Discuss Nature

明日大嶼——損害生態 漠視民意

行政長官於二零一八年十月十日發表施政報告。報告於第三章第59節指出土地供應是政府急需解決其中第三章第63至第65節提及明日大嶼的發展計劃,核心內容包括在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填海,實在令人感到詫異和失望。

文:蕭樂仁

1200px-Hong_Kong_overview_-_panoramio.jp

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將對本地生態造成龐大、難以估計並且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明日大嶼」乃香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實在不應在未全面地評估及衡量工程對本港生態造成的影響,未了解民意的情況下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

填海工程會影響附近水質,繼而影響水中的亮度,影響海藻生長;海藻是眾多體型細小的魚類以及水母等海洋動物主要的食物來源,因此當某個水域的海藻受到影響,很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帶來巨大的改變。雖然政府提出以對水質影響較低的、成本較高的不浚挖式方案填海,但填海進行期間對附近海洋生物造成的噪音干擾終難避免,而這些噪音干擾會妨礙動物以回聲定位找尋獵物,對香港水域中的海豚造成威脅。中華白海豚、江豚等海洋哺乳類動物除了供巿民觀賞之外,更是本港水域中的頂級掠食者,對維持生態系統中各物種數量的平衡及食物鏈的穩定非常重要。在近年港珠澳大橋、三跑等大型基建項目的影響下,中華白海豚的數目已經連年下降,然而政府卻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堅持進行如此大型的填海工程,似乎無心保護環境。除此之外,人工島亦會改變附近水流,影響附近水域珊瑚生長。

再者,荷蘭,澳洲,紐西蘭,倫敦等地早以環境為本的模式推動可持續發展,連中國政府都推出保護海岸線生態的政策。雖然政府曾推出過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等加強保育生物多樣性的計劃,但現時政府又再於港珠澳大橋,三跑之後提出一項會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的基建,堅持與近年政府提出基建項目時不切實際,「先破壞,後發展」的方針。香港可持續發展策略亦應當與時並進,向國際看齊。

無論「明日大嶼」是否解決本港土地供應問題的最好方案、對本港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如何,政府都理應在作出重大決定之前聆聽民意。雖然政府於今年年中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收集民意,本會亦有活躍參與小組舉辦的活動,為會員發聲。但其後,政府又在小組公佈最終報告前突如其來地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實在令人倍感詫異。希望政府會在往後聆聽民意,不要繞過社會強推計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