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IFEmagazine 2019-2020 Issue

政策 Policy

[訪問觀鳥會] 自然與政策

政府於 2004 年開始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以推動私人土地的保育工作。本會有幸能夠邀請到香港觀鳥會與我們分享他們通過政策於新界魚塘進行的保育工作,讓讀者透過實質例子了解到政策本身及及其效用。

文:楊嘉琳 / 訪:楊嘉琳,鍾榮峰

若各位讀者有追蹤學會動態的話,應該會知道我們在今年二月發佈了一段介紹南生圍觀鳥的短片,讓因疫情留在家中的公眾也能透過網絡學習生態。片中除了簡單介紹南生圍的生態及雀鳥以外,亦有提到魚塘雖然是人工生境,但仍能構成雀鳥保育中重要的一環。其實,南生圍內的魚塘面積只佔新界西北魚塘面積的少數,其他仍在運作的魚塘分別坐落於大生圍及豐樂圍等鄰近地區,佔地範圍總共超過 600 公頃。不過就如片中所說,魚塘本身的生態價值並不高,只有在適當管理下才可以成為雀鳥舒適的棲息地,而香港觀鳥會自 2012 年開始便透過政府的「新自然保育政策」,致力保護這片難得的人工濕地以保育雀鳥。

 

保育計劃

「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是觀鳥會透過「新自然保育政策」所推出的雀鳥保育方案。計劃的選址是曾經有著繁盛塘魚養殖業的新界西北大生圍、米埔一帶,而觀鳥會就希望在這片大範圍的人工濕地,藉著魚塘的生境管理丶生態研究及公眾教育,來提高其生態價值和推廣本地塘魚養殖業。

「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是觀鳥會透過「新自然保育政策」所推出的雀鳥保育方案。計劃的選址是曾經有著繁盛塘魚養殖業的新界西北大生圍、米埔一帶,而觀鳥會就希望在這片大範圍的人工濕地,藉著魚塘的生境管理丶生態研究及公眾教育,來提高其生態價值和推廣本地塘魚養殖業。

漁民協助進行公眾教育活動2.jpg

漁民協助進行公眾教育活動(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那觀鳥會為何會選擇大生圍一帶的魚塘實行保育計劃?助理項目經理 Johnson 解釋,香港的魚塘主要集中在新界西北區,而計劃涵蓋的兩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即拉姆薩爾濕地及拉姆薩爾濕地以外的后海灣濕地,都在這片地區之內。「這些魚塘的地理位置是連接著的,均有著同等的生態價值,因為對雀鳥來說整個範圍都是同一片生境,沒有界線之分,只要可以覓食便會留下,所以若要達到果效便要兩個地點的魚塘一起保育。」

 

項目主任 Katy 亦澄清,雖然觀鳥會網頁上有關保育計劃的內容都經常提到大生圍,不過計劃的內容並不限於此,亦包含鄰近地區的魚塘,如耳熟能詳的南生圍、豐樂圍等,而觀鳥會選擇重點宣傳大生圍的原因在於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大生圍位於拉姆薩爾濕地內,是被國際公約認可的重要濕地,再加上它亦同時在城規會劃定的濕地緩衝區及濕地保育區以內,因此比起附近其他魚塘有更特別的身份,更容易達到宣傳效果。」

 

計劃的 3 個工作範疇之一是生境管理,旨在透過與當地持份者,即漁民合作來達到保育目的。魚塘的運作過程牽涉到「乾塘」的步驟,漁民會慢慢降低魚塘水位,以便收取漁獲,之後更可能會抽走全部塘水進行「曬塘」的工序,屆時被放乾水的魚塘就能讓日光曬乾塘底,達到殺菌的作用。觀鳥會之前進行過基線調查,發現有降低水位的魚塘能令雀鳥數量增加 19-20 倍,而曬塘也可讓小型雀鳥如金框鴴、白鶺鴒捕食塘底的小蝦小魚和昆蟲等,同時幫助漁民清潔塘底,有著雙重作用,因此整個魚塘運作的過程能夠在不同步驟吸引不同雀鳥。除了留鳥,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範圍以內的香港亦是大量候鳥每年途徑的補給站,而魚塘正正能為這些雀鳥提供休息和覓食地點。觀鳥會的另一個鷺鳥追蹤研究更顯示,小白鷺冬季的活動範圍比較集中在魚塘區,而這個行為很大機會是因為漁民多數在冬天進行降低水位的工作,突顯魚塘對鳥類的重要性。

 

政策

為了保育這片超過 600 公頃的魚塘,觀鳥會便通過「新自然保育政策」向政府申請計劃資金。「新自然保育政策」是香港政府在 2004 年推出的保育政策,旨在讓合資格的非牟利機構,在政策選定的 12 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中制定為時不少於 12 個月的管理協議計劃以申請資助,而計劃內容需要有當地持份者的參與和合作。審批的準則包括所提出的計劃能否加強選址的保育及生態價值、其他持份者的參與度、財政預算是否合理、有沒有公眾教育等等,計劃會被環境保護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審議小組評定是否能夠獲得資助,而獲批的資助亦會視乎工作進度被分期發放。觀鳥會所提交的計劃申請通常為期兩年,因此其資金的撥款就要每兩年申請一次。

「生境管理」-合作漁民將魚塘水位降低進行曬塘,吸引不少雀鳥.jpg

合作漁民將魚塘水位降低進行曬塘,吸引不少雀鳥(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被問到政府的審批會否對他們的魚塘生態保育計劃有所限制,Katie 表示要獲審批一定會被篩選或有需要作出修改。「例如有些項目需要的預算為何需要那麼多?有時甚至會問到很仔細,如為何這項工作會對保育計畫有需要呢?他們(政府)都會提出這些疑問和有機會進行修改。」審議小組會審批計劃和提出意見,如希望增加活動問卷以評核活動成效,而機構收到意見之後便要作出相應的修改。Johnson 亦補充,「它(基金)另外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計劃會不會帶來收入,以投放回到計劃裡呢?」其申請指引裡提到計劃所帶來的資金來源要有總預算額的 5% 才能達到準則,基金才會批准撥款。不過就觀鳥會的魚塘計劃來說,實行後所達至的目標或意義與審批前的方案沒有太大分別,可能只是工作上多了更多活動或問卷,對保育計劃沒有構成很大問題。

 

在政策為獲批的機構所提供的支援方面,Johnson 提到除了基金的金錢資助以外,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有很大的幫助,包括提供漁民的聯絡和登記資料,方便觀鳥會與漁民相討。

 

說到政策的效益,政府的確提供了必要的資金讓魚塘保育計劃得以實行。若沒有這項計劃,Johnson 相信漁民與雀鳥保育機構的關係會比現時差很多,魚塘亦會有很多防雀的措施,或被荒廢,導致雀鳥失去生境。不過作為保育團體,觀鳥會當然希望政府能夠擴闊政策的涵蓋範圍,讓更多具生態價值的地區受到保護。「最好當然是不只限於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因為有很多地方都值得進行保育工作,但因沒有被列入名單而未能申請資金。」而申請的計劃亦一定要透過管理協議的形式,與當地持份者合作才能得到款項,所以保育團體並不能推行獨立的保育工作,不過,Katy 認為要與漁民合作也建構多了一份社區關係。就著撥款的條件,Johnson 坦言「申請指引裡有些條件,如要有一定的教育活動人數和收入,對於非牟利機構來說並不容易達到。若計劃是很容易賺取收入的話,很多機構已經可以自行實行,不需要申請基金的款項,要同時做保育和賺取收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有個基金能撇除收入的限制的話,便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去保育,成效應該會更好。」

 

然而,Katy 亦考慮到塘魚養殖業的前景對其雀鳥保育的影響。「其實現在行內面對很多問題,譬如青黃不接的問題,還有本地魚的成本和價格都比入口魚高,競爭力較低。我們的計劃只是協助形式,所以要延續漁業就需要更加完整的政策,如漁農政策,才能保存漁業,在加上『新自然保育政策』雙管齊下,生態保育才能繼續。」

bottom of page